外交关系;大韩帝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897-1910对大韩帝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的研究,国际上和国内的研究都很薄弱。纵观近代中国与朝鲜的关系,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不平等的“华夷秩序”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前期,昧于时势的满清王朝,满足于维持表面的宗属名义,而对属国内政外交一般不予过问,这一方面是由于其固守王道政治的德化传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昧于国际公法。因此,当西方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东亚后,这种陈旧的“华夷秩序”就与近代国际法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这一阶段的后期,因为朝鲜半岛对满清王朝的安危具有特别的意义,因此清政府没有象放弃缅甸、越南、琉球等藩属国那样轻易的放弃朝鲜,而是采取了相反的措施——加强宗主权,加强对属国的控制,这种行为虽然符合当时的潮流,但是却遭到新兴的日本的强有力的挑战,同时这种强控制也招致了日益觉醒的朝鲜民族主义的反对,最终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了这种宗主权,可以说,朝鲜的独立是外国势力的挑战和朝鲜内部民族独立意义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阶段始于甲午战争后朝鲜独立,终于1910年韩国被吞并。这一阶段是两国平等关系的确立和维持阶段。独立后的朝鲜一心谋求在国际上获得与原先的宗主国——中国——平等的地位,为此,朝鲜政府利用日本和俄国的矛盾,建立了大韩帝国,清政府虽然不甘心放弃其在朝鲜的势力,但随着大韩帝国的建立,也不得不承认了其独立的地位,并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与韩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三阶段是大韩帝国灭亡之后,中国政府积极支持韩国的独立复国运动,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并在这种反侵略的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
美国安部查扣大韩帝国国玺;大韩帝国国玺
2013年11月21日韩国文化财厅表示,美国国土安全部调查处近期查扣了美军在朝鲜战争时期从徳寿宫私自运出的,包括大韩帝国国玺在内的9枚印章。文化财厅表示要收回上述印章。
文化财厅认为,国玺等朝鲜王朝与大韩帝国的印章不是可以进行个人交易的物品,象征国家的权威和尊严,与国民的自豪感有直接关系,是国家的象征性遗产,因此一定要收回。
美国国土安全部调查处曾于2013年9月23日向韩国文化财厅提供了该9枚印章的照片资料等信息。经确认,这些印章是朝鲜王朝与大韩帝国当时的玉玺。韩国大检察厅10月21日要求美国调查当局进行调查。11月18日,在美国圣地亚哥的美国国土安全部调查处查扣了这些印章。
被查扣的印章包括,大韩帝国国玺——皇帝之宝、纯宗奉高宗为太皇帝时1907年制作的寿康太皇帝宝、朝鲜王室任命官吏时使用的谕书之宝和濬明之宝、朝鲜宪宗用于书画作品的香泉审定书画之记、朝鲜王室使用的友天下士等印章。尤其皇帝之宝是在宣布国号为大韩帝国时制作的印章,象征了高宗希望独立的意志,所以历史意义较大。此外,寿康太皇帝宝是高宗为了举行尊奉太皇帝的纪念仪式而制作的玉玺,其详细内容在《隆熙元年尊奉都监仪轨》和《高宗上尊号玉册文》中均有记载。
这些印章将经过美国调查当局的扣押程序(约需4个月),于2014年6月之后重新回到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