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学生生源减少,除了计划生育导致人口增长减缓的原因外,主要原因是农村学生大量涌向城镇。流向城镇的学生的趋势和特点是,一方面学生年龄越来越小:以前是高中阶段才转往城镇学校,逐渐发展到初中,现在更进一步发展到小学和幼儿园。另一方面,越来越向更大一些的城市集中等。
起因;农村学生流向城镇起因是“教育质量”和城镇化问题。以升学率为评价标准的教育质量,让农村学生认为在农村学校接受教育,是无法和拥有更优质教育资源的城镇学生竞争的,要想考上大学或考上更好的大学,必须转向城镇读书。而农村城镇化的加速以及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以及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加速了农村生源的流失。教育成本的不断升高,使很多家长陷入:孩子考不上大学读书没有意义,考上大学也供养不起的尴尬。而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学校教育,并没有提供更多对就业有利的能力和技能培养,也是农村学生辍学导致生源流失的主因之一。
导致社会问题;一是农村教育资源严重浪费。
二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辍学严重。
三是,经济条件许可的学生到城镇读书,因为年龄很小就开始住校或租房独立或和由家人陪读,不平衡的饮食和缺少父母监护的独立生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四是,农村学校空壳化进一步扩大,农村教育资源大量闲置和浪费,而蜂拥到城镇的农村学生挤占了本来就不足够的城市教育资源。即便城镇学校一再扩建,但目前绝大多数城镇学校每班学生人数都严重超员。
五是,空壳学校的增多,也导致了教育腐败。在农村学校方面,个别官员骗取或多领国家对农村学生的补贴,一些到城镇读书的的孩子的“人头”,在很多农村学校并不立即取消。普遍存在吃“空额”的现象。政府部门检查在校学生人数时,学校之间相互借人充数,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而涌向城镇读书的学生缴纳的数量可观的借读费、择校费,因为这笔收入和支出的长期不透明,则衍生了更大、更多的腐败。
专家建议;其一,加强义务教育法的落实,对不能完成孩子义务教育的家长进行惩罚。并严格禁止各种形式的童工。
其二,进一步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对坚持在农村一线教育的教师进行奖励或让城镇教师赴农村学校轮值。
其三,改革教学方式和内容。让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能够学到生活的技能。不要弄得不但考不上大学,反而越学孩子越懒惰,越不适应社会,解除农村家长孩子上学无用论的顾虑。
其四,加强农村教学的同时,进一步严格学籍管理。让农村到城市借读变得没有必要,也更不容易。
其五,一些和农村密切相关的农林牧等专业和其他高校,将部分招生指标,按学生人数比例分配到县乡高中。可让竞争更趋于公平,有助于农村学校学生的回流等。